济水之阳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济阳区2022网络辟谣作品 | 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助力网络文明建设

济水之阳

2022-10-11 08:52

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使得日常网络用户数量急剧增加,手机内各类APP成为茶余饭后的娱乐工具,网络谣言不时出现。有些谣言侵犯他人权益,严重影响受害人生活;有些谣言扰乱社会生活秩序;有些谣言性质更恶劣,严重危害国家公共安全和人民利益。网络谣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谣言随着网络的普及找到了谣言“放大器”。


近期,网络上一些雷人的谣言谎言在传播,引发社会关注,比如“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实验造假”、“高校招生有内部指标、知名大学可低分高录”、“湖北随州一群众倒地警车路过未停”、“天津有实验室发生爆炸”,疫情以来杜撰相关传言制造恐慌如“广东珠海封城”“上海大面积封控”“四川成都东站关站封闭”、“新冠抗原的提取管中含有剧毒的叠氮化钠,且容易爆炸”等等,这些信息耸人听闻,经有关部门查明是不折不扣的谣言。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例如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而传播的谣言没有事实依据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领域、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政治人物 、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偷换概念、以偏概全,食品谣言防不胜防;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从众心理加速传播。网络谣言尤其是网络政治谣言由于真伪难辨、蛊惑性强,容易带来严重社会问题,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政局失稳。许多国家把打击网络政治谣言作为谣言治理的重要内容,综合施策、严厉打击。(来源360百科)


网络谣言散布于网络,流传于社会,成因主要有4种情况:


1、对社会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机会。


2、生活知识和科学知识的缺乏为谣言提供了机会。


3、社会公共信息管理滞后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异,信息失真,成为谣言。


4、网络推动者和网络利益者制造谣言,加剧谣言传播,裹挟网民意见。


网络谣言一般具有4个特点:


1、是切中时事的迎合网民心态。


2、是貌似合理的逻辑推理。


3、是存在着网络层次逐级提升的传播过程。


4、是博取眼球吸纳粉丝恶意造谣


制造谣言和传播谣言是一种社会秩序的破坏力量,“流言止于智者”任何生活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的网民,都有责任和义务驱逐造谣者、传播者。遏制网络谣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加强主流文化阵地建设。网络谣言是社会文化现象,是低级趣味的、腐朽的、破坏性的一种文化,当主流文化占据优势的时候,谣言就会自生自灭。加强主流文化阵地建设,要信息公开、透明、及时,时间长了,造谣者没有市场,谣言也就没有人信。我区的“济阳融媒”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民生民情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大局贴近大众就是网络传播正能量的好方式。


其次要加强网络技术管理能力。只有对网络谣言运用高科技技术手段进行监控和跟踪,及时地查找出造谣者的源头,通过法律程序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才能给予造谣者强大的威慑力。一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内容进行筛选、过滤和预防,控制网络谣言等负面信息的扩散传播;二是各类APP平台设立网络把关人,完善网站自律制度,提高行业自我教育,发现有害的网络信息及时报告,立即删除;三是实行网络实名制,网络的匿名性必然成为虚假消息的摇篮。应考虑实行前台昵称、匿名,后台实名的网络实名认证制。


再次加强完善法律惩戒机制。网络谣言容易扰乱破坏经济和社会秩序,甚至引起政治动荡。一些网民将网络社会当成信息垃圾场,传播者穿上马甲,就如入无人之境,肆意制造谎言,混淆视听,误导网民,祸害网络恣意妄为地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评论,甚至进行网络煽动;一些网站、网络平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网络谣言视而不见,甚至随意转发。因此,应加强网络立法,加强对网络谣言的监控和追踪,完善法律对网络谣言民事、行政、刑事等配套的规范,对网络谣言制造者和不法网站进行依法惩处。


今天,如何有效治理网络谣言一直是我国互联网管理的难题。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彻底根除网络谣言确实存在很大困难,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尽可能减少谣言,降低谣言传播所造成的危害,并对制造者、传播者的行为给予惩戒。


作者:区市场监管局 曲波

作者:杨天

编辑:杨天

阅读量:343

满意

0

基本满意

0

不满意

0

打开“济水之阳”看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