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昌乐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昌乐:路网四通八达 发展方兴未艾

爱昌乐

2021-10-12 08:53

昌乐融媒10月12日讯(记者 吴瑞萍 通讯员 葛连生 王晓燕)站在自家门前的水泥路上,五图街道郝家庄村62岁的张华玉从未想到活了大半辈子还能越来越“体面”,“晴天不刮土,雨天不和泥,干干净净,心里舒爽满意得很。”  

对于张华玉来说,方便的不仅是他的家门口。从他家门前往东依次是石人坡村、亓家庄村、西耿安村、东耿安村……一路走来全是硬化水泥路,“四通八达,去哪都是硬化路,日常出个门赶个集,别提多方便了。”说起农村道路的变化,张华玉满心欢喜。  

让张华玉感慨万千的硬化路正是受益于我县全面完成的“户户通”工程和“四好农村路”三年集中攻坚行动。截至目前,共完成道路硬化村庄837个,全县通村公路里程已达2178.4公里,农村公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修建里程超过过去五年总和。”  

这两年是我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驶入快车道的缩影。我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置于事关全局的重要战略位置,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力构建路网骨架脉络。  

潍日高速公路潍坊连接线、朱孔路与潍昌路路口提升改造工程等重大项目全面突破,“四好农村路”三年集中攻坚行动、“户户通”道路硬化工程、灾后重建工程等交通民生任务全面完成,一条条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道路贯通省际、辐射延伸,一条条农村公路连城通乡、进村入户。形成了以青银高速、潍日高速为骨架,G309、S223、S224、S102国省干道为支撑,县乡公路为脉络,村道为补充的交通格局,一张干支相连、安全畅通的公路运输网络在昌乐大地悄然织就。  

人畅其行  货畅其流  

高速公路是连接城市内外交通的纽带和“大动脉”,是提升城市对外通达度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  

2020年11月26日,潍日高速公路潍坊连接线(潍坊南绕城)工程顺利建成通车,比计划提前一个月完工,进一步提升了我县与省内其他城市的高速公路线网通达性。  

在高速公路“朋友圈”活跃的“好友”,不仅仅是潍日高速公路潍坊连接线。这两年,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势的强力驱动下,一批重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克服疫情冲击,实现了建设提速。济南至潍坊高速公路工程、潍坊至青岛高速公路及连接线工程、S223滨九线昌乐徐将军至临朐吴家庙段中修工程、S224大沂线与S223滨九线平交口改造提升工程、S224大沂线南段改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部分完工通车。  

作为我县与济南、青岛、烟台联系最主要的便捷通道之一,济潍高速建成后,昌乐到济南的通行时间缩短到一个半小时。同时,区域路网布局进一步优化,出行车辆可在高速公路与国省道间快速转换,打造起一条对外运输新通道,集聚起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  

随着这些项目建成通车,我县城市发展框架被深度拉开,作为环渤海经济圈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交汇点、内陆通往胶东沿海地区的咽喉地带,通达的高速公路路网体系将进一步助力我县在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区位价值,为昌乐高质量发展、赶超发展注入新动能。  

记者从县交通运输局获悉,朱孔路与潍昌路路口提升改造工程、昌五路西段扩建工程都已通车。潍日高速公路与宝通街互通立交项目也已列入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在加快推进。  

不止高速公路,昌乐火车站原有客车16列,今年6月25日新增办理业务客车12列,是昌乐站有史以来办理客运业务的最高量,为昌乐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出行带来极大的优势和便利。  

四好农村路  带来致富新希望  

远处山峦起伏,近处水波荡漾,驱车从大沂路到窝铺村,道路两侧层层叠叠的秋日美景,蓝天白云、白墙青瓦、遍野金黄交相辉映。通过规划引导、项目驱动、产业带动,窝铺村早已经从当年那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华丽转身为如今的全国文明村。  

“以前道路不方便,游客进不来,现在路路通畅,我们的口袋也就鼓起来了。”当地“农家乐”经营者和记者说道。村口的路变美了,村内的公路也变成了柏油路。看似不那么抢眼的公路,却把群众发家致富的心思调动起来。  

这是县委、县政府全力保障“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建设、实现美丽公路转型升级的丰硕成果。我县在2018年-2020年开展“四好农村路”三年集中攻坚行动,共建设道路198.9公里,建设了“城乡物流一体化建设工程示范项目”和智慧交通项目,把公交、运输、物流、车站等资源进行了整合,构建了一个面向民生、面向服务的智慧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的修建,为村民带来了人气、财气,带来了安全与幸福感,也在不知不觉间凝聚起了党群间的向心力。通过“交通+扶贫”“交通+产业”“交通+旅游”“交通+物流”四大模式,源源不断吸引了大批优质人才下乡、先进理念下村,逐渐实现了从“村村通”到“户户通”、“一路美”到“全域美”、“交通线”到“致富线”的大嬗变,打通了一条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毛细血管,形成了一条条引领乡村振兴、城市壮大的绿富廊道。  

在加快建设速度的同时,道路质量的提升不容忽视。“三分建七分养”,我县进一步理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确保全县农村公路“级级有人管,条条有人养”,全面提升乡村公路管养水平。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高明胜说:“建好路就是最好的养护,只有将农村公路的布局、线形与当地发展相结合,才是真正的好路。”  

“户户通”工程  修到群众家门口  

“以前又窄又洼的泥巴路,一遇上下雨,卖菜的三轮车出不去,收菜的进不来。现在路修好了,可解决了大问题!”7月25日,红河镇大庄皋村党支部书记陶国东很是感慨。  

和大庄皋村一样,一路走来,红河村、高泉、理稼庄子、清泉、埠南头……街街巷巷都是硬化的水泥路,家家门前墙边都是养眼的花草树木,整齐畅通的排水渠四通八达,浓阴蔽日的乡村小道让人陶醉,邻家大爷的笑脸,透着和善。  

这一幕幕都离不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户户通”工程。在全县资金紧张的形势下,县财政拨付2亿元奖补资金,各镇(街、区)也制定了“财政补一点、村庄筹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在鄌郚镇南展村,贫困户路广山分3次将600元捐款发给了村党支部书记路海行;有着65年党龄的老党员杨凤英委托孙子捐款1000元;只有200人的五图街道逯家庄,累计收到捐款56.7万元;罗圈村在外企业家山东莱艾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凤仁特意回到老家,参加“户户通”开工暨募捐仪式,并慷慨解囊捐款15万元……全县群众捐款合计1.75亿元,社会捐款1650万元。  

“户户通”工作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民生福祉,从群众的踊跃捐款可以看出,群众对其期待值极高,容不得半点差错。县交通运输局成立工作专班,盯上靠上,大到通街通巷,小到水泥、沙子选用,严把工程质量关;各镇(街、区)落实专门质量管理人员盯靠,采取分片包靠的办法,成立村民监督小组,从招投标开始到工程验收结束,严把工程每一环节。  

最终硬化自然村837个,建设通户道路2000余公里,累计投资8.2亿元,圆满完成了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建设任务。随着“户户通”作用的不断发挥,党群间的感情不断升温,距离也逐渐拉近,逐渐形成了“全民养路、全民护路”的良好局面。  

灾后重建与时间赛跑  卡点推进  

深秋时节,从红河通往安丘的汶河平原大桥上,沿途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  

很难想象这是2018年受“温比亚”台风影响摧毁过的桥梁。当前,朱孔路汶河平原大桥、宅科漫水桥全部冲毁,宝通街丹河大桥西桥台冲毁、桥西路面坍塌,南丁路两座小桥涵冲毁,玄马路、埠五路、朱孔路、伦冶路等多条县道发生多处水毁……给群众出行造成极大不便。  

踏泥泞、趟积水、涉险境,县交通运输局党员干部与时间赛跑,从白天到黑夜,从道路到桥梁,他们组织力量对达到施工条件的路段迅速展开抢修。施工人员昼夜奋战,抢抓工期,每天休息不足4小时。  

26小时,营丘镇大河洼桥便道抢通。  

48小时,朱孔路宅科桥副桥通行,小五图白浪河桥便道抢通,小李家庄丹河桥便道抢通。  

10天,宝通街丹河大桥半幅通车,高崖汶河大桥抢通。  

15天,修复桥涵155座、路基20公里、路面60余公里,抢通道路60多条。  

积极配合山东高速集团24小时内紧急抽调192人组成援建队伍,每天2班24小时连续不停作业,高峰时段参与施工人数达到334人,机械设备投入达91台套,投入钢材总数量达1600余吨,原本需要一个月多才能搭起的汶河平原钢栈桥,仅用六天六夜时间抢通!  

事后,县委、县政府更是把包括平原大桥在内的344座水毁桥涵重建,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领导干部真抓实靠,成立专班卡点推进。在各方力量压茬推进下,2018年10月底正式启动汶河平原大桥重建。新桥按照“百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为钻孔灌注桩箱梁桥,总投资3000多万元,全长387米、宽16米,分别比原桥增加5.5米、4.5米。经过各方不懈努力,通车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  

2019年,受“利奇马”台风影响,我县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全县水毁桥涵111座,受水毁影响通行道路71.97公里。  

在多方压茬努力下,2019年—2020年全县灾后重建桥涵455座、道路289.57公里,到2020年6月底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如今,我县基础设施建设正全面发力,加速驶入快车道,为昌乐高质量发展、赶超发展“强筋壮骨”。

打开“爱昌乐”看评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