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诸城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嘉兴日报 | 【“足迹——1921开启的故事”②】向死而生,为信仰而战

读嘉•城事

2021-03-28 09:30

“足迹——1921年开启的故事”,这组大型主题报道确定后,几乎晚报所有的记者都将从南湖出发,分成9组人马,去追寻一大代表的足迹。

  虽然想到自己或许是其中一组成员,天南海北赶去,读某位一大代表的故事。只是没有想到的是,任务来得这么急,成为第一组“足迹”小分队的成员。3月8日,我们带着关于一大代表王尽美的两本书,赶往他的故乡山东潍坊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


  一大早,一组4人穿着红艳艳的防风服,一排站在嘉兴南站的检票进口处,旁人一看,我们就是一个团队的人。“从红船起航地出发,去一大代表的故里,阅读红色故事,在红色小镇感悟真理的真味”,这一身的红,很好地诠释了这次的“红色之旅”。

  巧的是,在等待安检的几分钟里,我们碰上了前往河北白洋淀的嘉兴日报“远航”组,目的地不一样,但肩负的任务一样,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望百年沧桑巨变,展示百年壮丽辉煌”。

  短暂的会面,踏上各自的征途,追寻同一个信仰。

  十年前,建党90周年之际,以自驾的方式,走过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广州,追寻一大代表们红色足迹;十年后,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乘坐高铁一路北上,去往山东、河北,再一次循着一大代表的红色足迹,叩问共产党人初心,当好一名“红色故事”的讲述者。



  王尽美,是最早辞世的中共一大代表。1898年6月14日出生在北杏村,1925年8月19日病逝于青岛。

  27岁,生命何其短暂,一生何其灿烂。

  这一路上,我们都在探讨一个问题:百年前,生长在偏僻乡村的少年,为何会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800多公里的车程中,我们翻阅他的史料记载,看后人的回忆访谈,直到来到王尽美故居前,这个问题依然萦绕在心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答案。

  王尽美故居,曾经是地主家堆放杂物的仓库,历经百年,在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修葺后,眼前的故居还是低矮的两间茅屋。



  虽然早在史料中得知,王尽美故居的门特别低,每一次的进出,都需要躬身而行。我也不知道是忘记了这事,还是一直看着前方墙上王尽美的照片恍了神,“咚”的一声,头顶磕在门框上。好在离开的时候,我记得弯腰走出门。

  我以为下次来,一定长了记性,记得要弯腰。只是没有想到,第二天,我们在王尽美故居做直播,在他的长子王乃征之子王军“欢迎来老王家做客”的欢迎词中,我头顶再一次磕在门框上。



  一次次的“咚咚”声,犹如当头棒喝。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大概就是在一次次的碰撞中,才能发现真理,坚定自己的信仰。

  生长在“地无一垄、房无半间”的王家,童年时的王尽美就有“命不好,换命”的人生志向;20岁离家求学的他,想以“教育救国”,却不料此路不通;五四运动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他在不断的学习、思考和比较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最终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并与邓恩铭等人发起成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参加在嘉兴南湖召开的中共“一大”会议。

  中共“一大”后的王尽美,回济南,宣传马克思主义;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到上海,与邓中夏、毛泽东等人起草制定《劳动法大纲》;深入淄博矿区、山海关铁路局,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前往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会议;在天津,与孙中山畅谈国民会议……



  王尽美短暂人生中最后的4年,奔走于济南、北京、上海等地,生命为共产主义理想尽情绽放。1925年8月19日,病床上的王尽美庄重口述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在这份遗嘱上,他按上了自己的手印。

  “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走出故居,北望乔有山,这座不足百米高的小山丘,在初春萧瑟的昌潍平原上,成为眼前风景中最深的一笔浓墨。



  “是苍茫,还是沧桑?是忐忑,还是踌躇满志?”前人登临乔有山,对百年前离家求学的王尽美多有猜测。

  未到乔有山,我或也有许疑问。然而到了乔有山,我相信,百年前的“90后”青年王尽美,是怀着广育天下英才、解民生之多艰的大抱负奔赴济南。

  我会如此确信,只因“乔有山”之名乃是从王尽美诗中而来。

  诸城市委党史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李海涛告诉我,“乔有山”是村前的丘陵小山南岭,王尽美临行前登南岭,远眺潍水河,俯瞰家乡大好河山,意气风发的他以诗直抒胸臆,将南岭称之为“乔有山”,即要将之乔迁为劳动人民所有。

  背着行囊闯天下的年轻人,不管离家多久、多远,他从未忘过当初吟诵“乔有山”时的理想。1921年,当他参加完中共“一大”后,满怀豪情地写下“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这首诗,并且改名励志,把王瑞俊改为了王尽美。

  时隔3年,在共产主义道路上更加坚定的他,在诗中再次提及“乔有山”,说明他初心不变,“一切为劳动人民所有,人民当家作主”。



  百年时光,衔枚疾走。

  曾经的北杏村如今成了北杏社区,红瓦灰墙的整齐民居铺展在乔有山之北麓;枳沟镇正在打造“尽美红色小镇”,被赋予了新时代内涵的尽美精神,在齐鲁大地上弘扬与传承。



  “尽美精神是什么?尽美精神就是尽善尽美。”离开故乡半个多世纪,归来已是两鬓斑白的王军,成了故乡“尽美精神”的宣讲者,他说他们一家四代都是共产党员,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我们家,红色家风的传承,并不是因为血缘关系,而是我们四代人对真理的共识,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追求。”



  落日余晖普照昌潍平原,“足迹”小分队沿着先驱的红色脚印,继续北上,探访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烽火硝烟的年代里,王尽美如何将红船的“革命火种”播种在中铁山桥(前身山海关铁工厂),在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红桥精神”。


文字记者:吴晓宇
摄影:吴晓宇


作者: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满意

0

基本满意

0

不满意

0

打开“爱诸城”看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