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青州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好品山东丨山村张高人杰地灵,贡品水杏风味独特

看青州

2022-05-17 17:42

5月11日,在邹平市黛溪街道张高村,凤凰山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村“两委”成员张传明的手机响个不停。“没了,真没了,大棚的早就卖光了,您要的话只能等露天水杏了。”电话那头是想买大棚水杏的客户,他有所不知,4月底上市的大棚水杏,早在下果前就被订购一空了。

“2座大棚共种下300棵杏树,今年是第一年,结了4000多斤,每斤卖到了30块钱,单价是露天水杏的4倍。”张传明也没想到,提前1个月上市的大棚水杏能创下这么好的效益。棚外还有近千亩的露天水杏即将成熟,本月底即可采摘,目前很大部分已被预定了出去。

张高村是远近闻名的“水杏村”,套用一句当下的流行语,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典型。村庄坐落于黛溪街道西部凤凰山下,是半山区村。因三面环山,当地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结出的果实有独特的风味。

“咱这儿的水杏,果皮桔红、果肉金黄,吃起来清爽可口,在雍正年间曾被列为贡品。”张高村村支书付贵生说。2018年,张高水杏获得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可当时仍要依靠降雨来进行灌溉。村里一合计,要想把水杏产业做大做强,必须把主动权掌握在老百姓自己手里。

结合省里的引水工程项目,张高村在南部山区打下一眼深150米的水井,铺设灌溉管网,引黄河水上山,同时在山上修建起3座水坝。杏树随时能“喝”水,摆脱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现在村里空气好得很,一点儿异味都没有。”张传明笑笑说。说这话的原因,是早先村里几家养殖户的牲畜排泄物问题没能得到妥善处置。每当天气转暖或下过雨后,村里到处弥漫着臭味,经常被村民及外来游客说道。

一边是遭人诟病的废弃物,一边是急需降本提效的水杏产业,如何才能实现双赢?张传明大腿一拍:“把猪粪牛粪收集起来发酵,变成杏树的有机肥,这事儿不就成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际上也并不难。跟养殖户沟通过后,大家迅速达成一致,随即建起发酵池。“上千头牲口的排泄物变成有机肥,对这些果树来说,足够用了。”张传明发现,废料变成肥料,降低了成本,肥效还“嘎嘎”好。结出的果子绿色又好吃,土地得到了养护,还极大改善了村庄环境。

如今,张高村的果农是人在家中坐,水杏全卖光。张传明说,以前各户是粗放式管理,种植标准不一,水杏品质参差不齐。农户多以集市为销售阵地,收益平平,还时常发生恶意竞争行为。2020年,党支部领办的凤凰山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实行统一的管理模式。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农户完成了从经验种植到科学种植的转变。合作社统一销售价格,对接供销渠道,无需农户操心。合作社现已吸纳村里近9成的果农抱团发展,且规模不断壮大。根据每家种植面积的不同,农户每年能获得几千元至十几万元不等的增收。

由于管理科学、品质上乘,张高水杏市场需求大,供不应求。当地的物流公司索性在村里设了寄件点,上赶着来对接业务,专门搞水杏发货。

鲜食水杏不够卖,张高村便有意扩大了种植规模,但杏树栽下需要3年的成长期。在这个空档,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张高村一改单一水杏采摘模式,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多元化种植,试点种植了樱桃、梨树和桑葚。目前樱桃已收获了一季,果品品质和销售情况均不负众望。“甚至有客户现在就预约了下一季的樱桃,看来这个发展路子是对的。”张传明说。

微风拂过山岗,千亩水杏在阳光下发出金灿灿的光。望着满山杏树,张传明心中还有很多想法:向土特产水杏要效益,做深加工,把附加值提上来;打造农业旅游休憩园区,探索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让百姓获得更大收益……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孙甲 通讯员 王丹 张连仲

打开“看青州”看评论

4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