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趋稳向好,威海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促发展,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多措并举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和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在山东双轮股份有限公司,环翠区张村镇的工作人员正在为企业梳理开复工注意事项。
为全面满足企业复工复产需求,环翠区制定了《关于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推进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为企业发放“明白纸”、“流程图”,对人员返岗、环境消杀、应急处置等环节明确标准,一企一策指导企业完善申报程序。提交复工申请的企业,需经审核把关后,才准予复工复产。
山东双轮股份有限公司生管部部长王新刚:“我们迅速组织人员对厂区内进行消杀,对所有在职职工进行体温检测,早中晚三次,食堂分散就餐,每桌定员两人、间隔一米,每个宿舍安排两名员工住宿,严格按照防疫要求执行。”
环翠区工信局局长张积超:“对复工复产的企业逐一实施检查,对企业的疫情防控内部管理体系建立、人员进出排查措施落实、防疫物资配备、安全生产等情况进行现场评估,严格标准,确保疫情防控与经济运行并重。”
企业复工复产,“人”是最基本的条件。为保障返岗人员安全进出,荣成市依托大数据推行红蓝码制度。通过扫码,交通运输部门既能了解企业当日所需运力,又能精准掌握返岗人员数据,实现“两点一线”上下班模式。
荣成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中心刘翠红:“红码需要企业把所有返岗复工人员信息录入我们平台,是先决条件;蓝码是能让企业返岗复工人员顺利进出小区和企业,通过推行红蓝码,使我们企业返岗复工更加精准、便捷。”
为保证复工复产审批速度,荣成市工信局建立一套顺畅的审批机制,企业申报材料后,最快能当日审批、当日开工。
荣成市工信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科长于洋:“在审批流程上,由区镇街初审,然后分行业提报各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复审后,统一汇总至工信局审核材料,报指挥部研判,打造了快速、高效的审批流程。截至目前,平均每天审核企业复工复产材料200多家次。”
目前,荣成市规上企业百分之百全部复工,企业复工复产跑出“加速度”。
复工企业的痛点在哪里,部门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一大早,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开始全员行动,调度区内173家规模以上内资企业的复工情况,并为每家企业配备一名“驻厂督导员”。
高新区经济发展局投资科科长江成:“我们这儿有几位员工是咱们区里面那个防范区的员工,能不能帮我协调一下,让他们及时地返岗复工……”
这几天,得知企业生产的增强纤维织物、预浸料及复合材料制品涉及国防军工,需要及时生产及时供货,江成立即联系协调,复工头一天,一个半小时就帮企业接回200名员工,接下来的两天,又有3000多名员工陆续回到工作岗位。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钊钧:“我们的树脂混合工艺…其他工人替代不了,有的员工住在(高新)区外,这个时候必须返回。我们提出申请以后,两级的工信部门、经发部门、发改部门特别给我们这方面的照顾,确保了我们整个链条上的完整运行。 ”
全力以赴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发展的速度提上来,综合保税区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不放松。在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施工现场,区内道路和配套管线正在有序推进。为追赶施工进度,综保区督导中建八局项目部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开展“开工第一课”教育活动,所有人员经过测温,查看核酸检测证明、健康码、行程码无误后,实名打卡入场施工。同时,项目部对工地还开展地毯式排查,列出安全隐患台账,逐一销号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复工复产是疫情防控的一场大考,也是对责任担当、治理能力的考验,位于荣成市的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是我国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也是我国自主设计的单机容量最大的在建核电机组。这个工程涵盖15000多名建设者、20多家承包商、数十个密集人员居住区,数千人散居,巨大的人员体量,为项目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带来不小挑战。
国核示范电站总工程师 安全总监何先华:“我们努力做到联防联控、共管共治,充分利用好我们现有的核应急管理体系,来打造防疫的管理网络,通过‘绿区建设’、‘两点一线’、‘最小运行单元’、‘一人一档’、‘信息化系统签到’等一系列管理措施,逐步做到了全项目建设者顺利复工复产。”
来源:威海新闻
编辑:熙宸
审核:张涛
签发:观达
打开“我的威海”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