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非凡十年 从制造走向“智造”

我的威海

2022-10-03 19:52

先进制造业,是威海发展的“顶梁柱”,更是城市的未来与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要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威海用十年时间,推动制造业从传统模式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变,智能制造挑起了威海工业发展的大梁。

屏幕快照

一分钟可以用来做什么,可以呼吸20次,跑步400米,看一个短视频,阅读一篇500字的文章。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智能制造给威海工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无限活力与机遇。每一分钟,每一小时,每一天,每一年所创造的价值都超乎想象,一起来感受一下。

明池玻璃智能化生产线,从原来一条生产线80人、90秒生产一片玻璃,变为现在一条生产线8人、8秒钟生产一片玻璃。

天润工业智能工厂里的一条曲轴加工生产线,可让流水工人从最初的40多人减少到15人,一天生产的产品从原来的120支,增加到160支。

屏幕快照

威达机械高端钻夹头全流程智能化数字化车间,可以生产出世界上夹紧力最大的钻夹头产品。

迪尚集团的智慧衣橱云平台,顾客只需点击屏幕就能选出喜欢的面料、颜色、款式,定制独一无二的衣服。

宝威科技碳纤维预浸布无人车间,生产能力由每年400万平方米提高到1000万平方米。

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化,这十年,威海的企业积极拥抱智能制造,达到国家、省、市级认定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达135个。

屏幕快照

在市工信局装备产业科科长房恒志的办公桌上,一份新出炉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名单,新晋的24家企业赫然在目。这24家企业的加入,标志着全市全部优势产业链,都实现了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全覆盖。

屏幕快照

市工信局装备产业科科长房恒志:“原来是有两条没达到,但通过今年评了24个,我们全部覆盖了,这也是我们很高兴的一个事。”

培育八批135家智能化标杆企业成长进阶。房恒志充当了企业智能化改造路上的“摆渡人”。中国“智能制造”刚刚起步之时,作为一个地级市,来推动这项工作并无先例。然而企业越来越突出的用工矛盾,让威海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要做省内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

屏幕快照

市工信局装备产业科科长房恒志:“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威海市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评定办法,这个办法出台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的专业知识不是那么高,但是我们克服各种困难,我们征求了院校专家的意见,企业技术人员的意见,评定办法出台以后,我们就开始在全市率先评定。”

不出所料,第一批符合要求的企业凤毛麟角。但就是这仅有的几家企业,为全市企业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改造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屏幕快照

市工信局装备产业科科长房恒志:“我们出台的初心和目的也是在不同的行业,我们树立评定标准,让企业有例子可循,他们找到他们的榜样,特别有很多企业迷茫不知道怎么改造的情况下,他去观摩,同时我们定期组织召开自动化改造推进大会,让专家来讲怎么改,让改的好的企业上来介绍经验他是怎么改的,这样大大推快了全市企业自动化改进的步伐,同时我们工信的财政资金大力向这块倾斜,最高可以奖励500万。可以说当时在整个全市对企业的触动很大,更加促进了企业改造的热情和信心。”

屏幕快照

 “黑灯工厂”梦想将成真

在房恒志的工作笔记中,至今仍清晰地记录着第一批通过评定的5家企业,这5家企业犹如一束光,让犹豫、彷徨的企业找到了方向。天润工业就是这5家最早通过市级评定的企业之一,也是第一批列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的企业。威海市连续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智能化改造、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赋能的产业政策,让天润工业的身份也从被改造者变为了现在的系统化改造提供商。

屏幕快照

在威海天润智能科技,为省外企业私人定制的智能化设备正在进行最后测试。天润智能科技,是一家从天润工业自动化推进办公室发展而来的全资子公司,起初只是为了推动天润自己的自动化、数字化转型,现在,这家子公司已成为同类制造型中小企业系统化智能化改造的提供商。

屏幕快照

威海天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永杰:“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沉淀。我们从设计、组装、策划包括安装、调试、软件全部是我们一手做起来了。”

屏幕快照

威海天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修霞:“由原来的小办公室发展成现在一个独立的子公司。当时我是唯一一个女同志,从2019年开始我们正式与市场接轨,不光做天润内部的事情,也做天润外部的市场。”

选择智能化,既有市里的推动,也源自十年前对德国戴姆勒奔驰智能化工厂的对标学习。当时巨大的差距让天润工业负责人徐承飞深受触动。

屏幕快照

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承飞:“十几年以前,世界上所有的企业并没有实现智能化,但是数字化和自动化基本在德国进行覆盖了。当时天润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大约是在70万人民币左右,那个时间阶段,德国戴姆勒奔驰的人均效率大约是300万人民币 ,所以我们和他们的巨大的差距,也使我们看到了未来对产品品质以及产品的效益率的差距如何来进行弥补。”

按照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三步走战略,十年后的天润工业在人员没有任何增加的情况下,生产效率提高了30%以上。去年,天润正式加入“无人工厂”竞争赛道,启动了“黑灯工厂”项目。

屏幕快照

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承飞:“为什么叫黑灯工厂,实际上就是在没有人运行的过程当中,在晚上或者在白天都是无人在运营,设备在工作,后台在管理,实际上黑灯工厂等同于智慧工厂。”

“因为咱们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你怎么收集自动排屑,排出来以后,你现在走地下是巨大的投资,你怎么走地下,你走地下整个地基都得破坏……”

和十年前一样,天润工业成立了“黑灯工厂”项目推进小组,拿出两条生产线进行试运行,每个月调度进展,全力以赴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

屏幕快照

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承飞:“现在所有的软件的联动已经完成了,今天我们也在讨论这个问题,就是有很多地方一些细节的问题,每一个工序都不能出现问题 ,我们才叫做智慧工厂,才叫做黑灯工厂,这个过程就需要我们的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要联合起来消除每一个工序上的任何一个变异点,让整个生产线在运转的过程中没有任何障碍。”

屏幕快照

从跟跑、到现在的并跑甚至领跑,在智能制造的赛道上,天润工业并不孤独。威海的一大批企业相继崛起,宝威科技、山东华力电机、威高医用高分子纷纷试水无人工厂、无人车间,“黑灯工厂”随着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在威海将梦想成真。

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威海的300多家企业实施了智能化改造。企业装备数控化率均达到7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来源: 威海新闻 编辑:熙宸 审核:雅斐 签发:观达

编辑:刘熙宸

阅读量:7652

打开“我的威海”看评论

相关推荐